close

L1100463

自然界有一個普遍的原則,就是越鮮豔美麗,越可能懷藏劇毒。

最近聽到這期的「邏輯思維」在講人的大腦,十分有意思,羅胖胖說人的大腦分為理性思考和直覺行為,如果運用在商業上,商人往往利用大腦的直覺,來誘導消費者掉入他們設好的陷阱。

舉個例來說,假設有個東西賣29塊,用理性下去分析,我們就能知道它其實就是30塊,但大數據的研究卻指出,這種差一塊的心理效應,確實賣得比較好,也證明了我們的大腦還真吃這一套。

不過今天不講商業,來講講自然界,所有自然界的物種,大概只有人類比較能夠理性思考,其他物種生存目的單純就是為了繁衍下一代,所以大部分都是直覺行為,耗能少,效率又高。

透過這類直覺行為,其實大腦消耗的能量很少,依據羅胖胖的說法,大腦可能佔人體總體重大概不到20%,但實際運轉起來,可是非常消耗能量的,可能會耗到60%以上,我不知道這個數據是不是正確,不過觀察其他動物的大腦和身體比例,確實是蠻合邏輯的。

這也讓我想到一個有趣的問題,如果其他物種都是直覺行為,那麼它們對於環境危險的適應性是比較弱的,必須通過好幾次的迭代才能學會。

舉個例來說,假設我們是原始人,看到一顆紅色的種子,第一眼的反應應該就是覺得很漂亮,原始人麻,什麼東西都得拿來啃一口,嚐嚐味道,結果一咬,有毒,就死了。

旁邊看到的原始人覺得不得了,趕緊回去通知大家,這玩意有毒,吃不得,如果已經發明了文字,肯定也會記下來。

之後的原始人還看到同樣的紅色種子,雖然直覺反應可能依然會覺得很漂亮,但理性思考一下,還真不妥,就不會再拿起來吃了。

反觀鳥類,如果都是依靠直覺反應,那看到這麼漂亮的種子還不一口吃下去?恐怕得需要好幾代,直到有一代的直覺就是覺得這種子看起來就討厭,一點都不想吃,那這代才有辦法存活下去。

L1100475
▲ 雞母珠是豆科,當豆莢破裂,種子就會噴出來。

這種帶有劇毒的紅色種子,其實橄欖山也有,它的名字叫做雞母珠,聽說很少見,在台南沒幾個地方有,之前也是有一名工地的師傅認出它,才讓我長了見識,至於怎麼會知道它有毒,則是後來吳仁邦老師來,才告訴我們它有毒性。

回家上網一查,怪怪,還真不得了,種子中含有一種稱為雞母珠毒素(Abrin)的蛋白質,此毒素具有很強的毒性,誤食可能會喪命,不過它種子的外殼非常堅硬,所以正常來說,毒性是被包裹在裡面的,只要外殼沒有破裂,其實還算安全。

不過也有國外的手工藝品業者,使用雞母珠在製作藝品時,不小心刺到手指而喪命的例子。

L1100466
▲ 橄欖山的雞母珠生長在竹林,攀著竹子往上爬。

下次來橄欖山,可得留意雞母珠,在覺得他鮮艷美麗的同時,也得理性思考一下它也是帶有劇毒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liveteco 的頭像
    oliveteco

    oliveteco的部落格

    olivete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