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子兵法: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;不知彼而知己,一勝一負;不知彼不知己,每戰必殆。
最近台灣登革熱疫情嚴重,面對登革熱,我們看到的宣導大都是防堵與消滅,但似乎很少文宣是幫助我們去真正了解蚊子的生態及習性,從中去了解如去應對蚊子。
以下幾點,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更加了解蚊子,減少對於登革熱的恐懼,以及制訂防範蚊子的策略:
關於蚊子:
1. 一隻蚊子一生產卵總數約為450個左右,蚊子從恐龍時代就出現,因此想要試圖完全消滅蚊子,基本上有其難度。(正常時吸飽血後可產約150個卵,自然界平均約產三次)
2. 蚊子四個型態分別是,卵、幼蟲(孓孓)、蛹、成蟲。
3. 從卵到成蟲,需要10~15天,依照溫度不同,越高溫速度越快,因此如果能定期清除積水容器,都能阻礙蚊子的生長過程。
4. 雌蚊成蟲後,約2~3天才會開始吸血。
5. 蚊子多為夜行性動物,惟登革熱兩種病媒蚊是白天活動及吸血,故須特別留意。
6. 雌蚊對二氧化碳、熱及汗水非常敏感,所以牠們能在一定的距離內尋找恆溫的哺乳類和鳥叮咬。
7. 蚊子的壽命,在自然條件下雄蚊交配后約7-10天,雌蚊則可活一個月,但在室內如果條件良好,可以活更久。(雄蚊壽命較雌蚊短,雌蚊較長)
8. 蚊子的活動範圍,約在出生地的半徑400-800公尺內,最高可以飛至20層樓高。(埃及斑蚊大多與人生活在一起,因此飛翔距離約100公尺範圍,至於高度,因有電梯之故,其實很難說,再加上高樓若有孳生源就更難說了)
9. 蚊子越熱越活耀,但超過30度也會不適應,最適合的溫度在28~30度之間,夏季陰雨天他們最喜歡。
10. 秋天氣候變冷溫度降到10攝氏度以下時,蚊子就會停止繁殖,不食不動進入冬眠。
11. 蚊子的天敵包括
水中:魚類、蝌蚪、蜻蜓幼蟲。
陸地:青蛙、蟾蜍、壁虎、蜥蜴等爬行動物,蜘蛛等節肢動物。
天上:蝙蝠、蜻蜓、小型食蟲鳥類。
蚊子和登革熱:
12. 並不是每一種蚊子都可以傳播每一種病毒。只有特定種類的蚊子(稱為病媒蚊),可以傳播特定種類的病毒。
13. 若病毒被非病媒蚊的蚊子吸取,則會在蚊子的消化系統中被酵素破壞,失去傳染力。
14. 登革熱主要傳播病媒蚊是「埃及斑蚊」和「白線斑蚊」。
15. 白線斑蚊喜好小型自然水體,如樹洞、竹筒、壇、罐等積體,室外比較多見。
16. 埃及斑蚊喜好家宅內外的器物,如水缸、椰子殼積水等 。
17. 白線斑蚊(室外)要吸飽血才會飛走,所以常被人類打死。
18. 埃及斑蚊(室內),很容易受到驚擾,所以要吸很多次才會飽。(也因為叮咬次數多,所以容易造成傳染。)
19. 人口密度決定了登革熱的傳播率,在沒有埃及斑蚊(室內)而僅有白線斑蚊(室外)分布的地區,相對而言雖然較少發生登革熱大流行。(因此居家環境的清潔,是至關重要的。)
20. 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的幼蟲,都無法存活於汙染的水體。(也就是像下水溝這類髒水是不適合他們的。)
21. 埃及斑蚊也會傳染黃熱病。
22. 並不是每隻蚊子都是登革熱的病媒蚊,被蚊蟲叮咬後不必過度恐慌。
23. 當斑蚊叮咬 了身上帶有病毒的登革熱患者, 這隻蚊子便終身具有傳播登革熱 的能力,只要再叮咬其他健康的 人,就會使人罹患登革熱。(因此以化學藥劑清除成蟲,就成了政府防治登革熱的主要手段。)
24. 埃及斑蚊體內帶登革熱病毒的比率較白線斑蚊高。
25. 帶有登革熱病毒的埃及斑蚊所需要的吸血時間,高於未帶登革熱病毒的蚊子。
26. 蚊子叮咬到登革熱病患後,需要在蚊蟲體內經過8-12天的增殖後,該蚊子才會變成登革熱病媒蚊。(因此並不是只要咬到登革熱病患,就會立刻變成病媒蚊。)
27. 埃及斑蚊(室內)主要吸血高峰在下午4到5時,次高峰在上午9到10時。
28. 白線斑蚊(室外)主要吸血高峰約在當地日出前後1至2小時,日落前2至3小時,且下午高峰較上午高。
關於登革熱:
29. 典型登革熱的致死率不到1%,低於部分流感。
30. 典型登革熱是以急性高燒、頭痛、後眼窩痛、肌肉痛、關節痛及出疹為主要症狀。
31. 登革熱流行期一旦出現疑似症狀,一定要前往醫院做篩檢,確認是否得到,避免成為帶原者。
32. 重複感染不同型別的登革病毒,可能會導致臨床症狀較為嚴重的登革出血熱。
33.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,登革出血熱若無適當治療,其致死率可高達20%,但如果醫療資源充足,則致死率可降至1%以下。
34. 登革熱的潛伏期約3-8天,最長可達14天。
35. 病人發病前1天至發病後5天的這段期間稱為「病毒血症期」,這個時期的感染者(病人)被斑蚊叮咬,則此斑蚊將因此感染登革病毒。
36. 登革熱患患者,照顧時,一定要準備蚊帳,避免患者被叮咬,造成病媒蚊。
37. 登革熱無特效藥,只能靠休息,提高身體免疫力,使其自然恢復。醫生所使用的藥物都是減輕症狀,而非消滅登革熱病毒。(切勿服用阿斯匹靈類止痛藥,有可能引發出血性登革熱。)
38. 登革熱共有四型,感染其中一型後的3-6星期,會對四型病毒產生短暫性免疫力,而對感染的型別則有終生免疫。
39. 出血性登革熱,臨床症狀除了跟一般登熱相似,有高燒、頭痛、肌肉痛、惡心、嘔吐、全身倦怠外,常伴隨流鼻血、吐血、血便、血尿、子宮出血及胸腹部積水。
40. 出血性登革熱出血時間通常在發燒將退時才發生,所以常引起家長及醫師的疏忽,因此登革熱病人在退燒時,若出現皮膚濕冷、四肢冰涼、坐立不安時,更應提高警覺。
化學性防蚊:
41. 政府登革熱噴灑消毒藥劑為優克水基乳劑,優克只是商品名稱,藥劑的中文普通名稱是"賽滅寧",屬於化學除蟲菊精,不論吸入丶皮膚接觸丶眼睛接觸丶吞食皆有毒,對於水中生物屬劇毒,且毒性持久,對內分泌系統、神經系統、角膜等都有害處。
42. 化學性殺蟲劑是世界野生動物保育組織所規範的67種環境荷爾蒙之一,在各國都受到管制。
43. 化學性殺蟲劑效果雖快速,但無法全面撲殺蚊子,亦讓蚊子產生抗藥性。
44. 殺蟲劑同時會殺死許多蚊子的天敵,包括魚類及蜻蜓、蜘蛛等昆蟲,長期而言,除了對環境生態不力,更無法減低蚊子的數量。
45. 政府所建議化學性防蚊液(DETT)(敵避),正確中文藥名為待乙妥。雖然較為安全,但仍有副作用,包括皮膚炎、過敏反應,以及待乙妥被皮膚吸收後,於體內所產生的神經、心臟血管方面的毒性,還有誤服待以妥可以致死,也有兒童使用過量造成腦死案例,對於小朋友影響更大。
46. 兒童應使用待乙妥濃度在15%以下的防蚊液,避免長時間用,對兒童造成長期傷害。
47. 天然樟腦油具有神經毒性,不可使用作為防蚊。
物理性防蚊:
48. 身著淺色、長袖的衣服。
49. 避免使用香水,減少蚊子的注意。
50. 運動後儘快洗澡,保持身體乾爽。
51. 避免前往疫區,或人口密集的感染區,
52. 用香草類植物(左手香、薰衣草、薄荷)抹在身上,可以避免蚊子叮咬。(精油類雖有防蚊效果,但持效性差,很快就揮發了,如香茅油最長約1小時,因此要常擦,同時也要留意成分是否確實為天然精油。)
53. 針對無法清除的積水區域,採用投鹽防治,只要有1%濃度的鹽,就可以避免滋生孓孑。
54. 每日清除積水容器。
55. 混合洗衣粉和肥皂絲,放在角落。香味會誘使蚊產卵,而水裏的鹼性物質會令蚊卵無法存活。在生命週期短又無法繁殖下一代的情況下,蚊子的數量自然越來越少。
56. 在300c.c.的水中放入多枚一塊硬幣,能夠引誘蚊子產卵,進而透過錢幣中釋放的銅,殺死斑蚊幼蟲。(適合在不能夠完全確保沒有積水物體的大範圍地點,逐步減少蚊子的數量。)
57. 蚊子的天敵包括其他昆蟲和爬行類動物,因此建立良好的生態圈,避免環境汙染,也可以有效抑制蚊子的數量。
58. 由於登革熱是屬於病毒類,會依照每個人體質不同而有所差異,並非被帶病媒的蚊蟲叮咬,就一定會發病,因此提升自體免疫力,也能有效避免發病。
最近剛好在看美劇國土安全,美國不斷試圖消滅伊斯蘭教戰士,雖然屢有斬獲,卻永遠無法根除。其中有段台詞,特別令我深刻。
我們一直以為戰爭很快就會結束,但事實卻不盡然。對抗伊朗,我們打了14年,但我們並不是在打一個14年的戰爭,我認為,我們每次都在打一個一年的戰爭,而我們打了14年。
我們對抗蚊子的方式,讓我想到基督教和伊斯蘭教,美國和中東國家間的戰爭,雙方透過情報、經濟、間諜、軍事行動、恐怖攻擊,互相交火,任一方都不斷想要控制或消滅另一方,更多是因為高層的決策,而喪失許多人寶貴的性命。
也許這些起因在於雙方對於彼此的不了解,而長期累積的宿怨,或是本身對信仰、生活習慣、物質觀念的不同而造成的紛爭。
世間萬物皆因不了解,而生殺戮,也許人不過就是宇宙萬物中的微小分子,我們應該求取在宇宙中的平衡位置,才能確保人類這個物種,能長久的延續下去。
在人類的眼中,蚊子是傳播傳染病的殺手,但在整個生態鏈中,蚊子不過是其他物種的食物。
如果對抗登革熱,不是一場一年的戰爭,而是每年都得打的戰爭,那我們是不是應該長期的去規劃這一場仗。
也許登革熱年年創新高,正是自然界在向人類發出警告,也許我們該反思這個問題,在都市的發展過程中,重視生態的平衡發展,減少環境的汙染,降低人口的密度,讓我們可以和自然和平共處。
如果你走在公園裡,卻看不到蜻蜓、蝌蚪、青蛙、壁虎、蜥蜴、蟾蜍、蜘蛛,那麼蚊子的狂妄,也就變得十分合理了。
延伸閱讀&參考資料:
特別感謝 蚊蟲防疫專家長榮大學前校長陳錦生教授協助校訂並給予建議。
蚊子博物館
http://www.inadays.com/tc/about/mosquito-museum/mosquito-museum-1.php
殺蟲劑──本來要殺蟲,結果變殺人
http://www.kingstone.com.tw/book/book_page.asp?kmcode=2014110494848&readpage=4&show=freeread)
獨家/肥皂絲+洗衣粉 潘若迪自製滅蚊神技都是為了女兒http://www.setn.com/News.aspx?NewsID=21987
蚊子還是打個不停?生活中的捕蚊妙招
http://pansci.asia/archives/68031
先養後殺?不用蚊香殺蟲劑 讓蚊子絕子絕孫
台灣Wiki
http://www.twwiki.com/wiki/%E8%9A%8A%E5%AD%90
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
http://www.health.ntpc.gov.tw/web66/_file/1459/upload/ehealth/9906/pages/index-03-1.html
海水殺蚊其實是促進貓狗健康
http://pansci.asia/archives/70161
疾管署長:噴藥滅蚊無效 多是為宣傳
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9/1168169
七種最容易被蚊子叮咬的人
1.汗腺發達、體溫較高的人。人排出的汗液會使體表的乳酸值變高,從而對蚊子産生吸引力。夏天應該經常洗澡,可減少皮膚表面乳酸的排出量,還能降低體溫。
2.運動量較大的人。人在運動後呼吸加快,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對較多,這種氣體會在頭上約1米的地方形成一股潮濕溫暖的氣流,蚊子對此較為敏感,會聞味而至。因此晚間最好不要做劇烈運動。
3.穿深色衣服的人。蚊子具有趨暗的習性,黑色是蚊子進攻的首選物件,其次是藍、紅、綠等。夏日晚間最好穿白色或淺色的衣服。
4.化過妝的人。發膠、護手霜、洗面乳等化妝品大都含有硬脂酸(脂肪酸的一種),對蚊子有很大的誘惑力。夏日傍晚,最好不要化妝。
5.新陳代謝快的人。因此小孩易遭蚊叮,而老人正相反。
6.孕婦。孕婦遭蚊子叮咬的機會比其他女性高一倍。這是因為孕婦腹部溫度較高,皮膚表面的揮發性物質多,而且她們呼出的氣體中含有多種易招引蚊子的化學物質。
7.飲酒的人。人們在飲酒、吃了牛羊肉,或服用降壓藥之後,也容易遭受蚊子叮咬。
留言列表